在合肥滨湖集团乡村振兴公司的战略布局下,一座位于磨滩旅游度假区的红色文化地标焕发新生。磨滩村史馆——这座由普通民房蜕变而成的200㎡红色廉洁文化教育基地,经安徽中汇文化匠心改造,现已成为合肥红色基因与廉洁文化、乡村振兴融合的文化新地标。
多元板块:立体诠释红色征程
馆内分为三大主题展区,分别为红色大圩、圩启新章、振兴磨滩。“红色大圩”板块重现了革命年代大圩地区的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;“圩启新章”板块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大圩地区的标志性事件;“振兴磨滩”板块记录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圩地区的华丽蝶变。安徽中汇文化耗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通过增设图文展板、立体展柜、油画、雕塑,并辅以声光电技术,沉浸式打造了一座“看得见历史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红色展馆和教育空间。
英雄雕塑:匠心制作的革命礼赞
展馆进门口的核心位置,安徽中汇文化还精心设计制作了玻璃钢英雄主题雕塑,其中一名手握红旗的战士象征信念传承,另一名持枪战士体现战斗精神,双人并肩而立形成“守护与前进”的时空对话。
该主题雕塑通过人工翻制、精细打磨等流程,将玻璃钢“轻质高强、可塑性极强”的特性发挥到极致:战士面部的坚毅神情,从眉峰的褶皱到眼角的细纹,每一处微表情都通过砂纸层层打磨得以精准呈现。
同时,得益于玻璃钢易塑造动态线条的特性,飘扬的衣褶与充满张力的肌肉线条,传递出冲锋瞬间的力量感。加之玻璃钢本身“抗老化、抗酸碱”的材质特性,雕塑可在展馆环境中长期保持原有质感,确保红色精神载体永不褪色、红色精神代代相传。
中汇实力:从创意到落地的全链优势
在磨滩村史馆改造项目中,安徽中汇文化以“历史深度挖掘+空间场景赋能+雕塑全链落地”的综合能力,将其打造成“能说话、有温度”的红色文化地标。
展陈打造上,团队先系统梳理了大圩地区革命脉络与廉洁故事,对原有展陈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,同时结合空间流线优化展项布局,让展陈从“看展品”变成“入情境”,让“老故事”通过“新场景”活起来。
雕塑制作上,依托自有生产工厂实现“设计-制作-落地”全环节可控:用玻璃钢材质精准还原战士冲锋的动态、面部坚毅的神情(如衣褶的风感、肌肉的发力感均通过手工打磨细化),再施加防氧化涂层保障长期展示,让最终呈现的雕塑成为馆内“红色精神的具象符号”。
从展陈深化、空间设计到雕塑落地,公司提供“从创意到落地”的全周期服务,让文化内容与空间载体无缝融合,既保留了村史馆的“乡村根脉”,又赋予其“现代表达”的新形式。
用雕塑语言激活红色记忆,用立体展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,安徽中汇文化持续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艺术生命力,使磨滩村史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来大圩游玩的“文化磁极”,而这座穿越时空的精神地标,也让革命薪火继续在新时代燎原。